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玉林站长网 (https://www.0775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大数据 > 正文

5G、芯片之后,AI会是下一个风口吗?

发布时间:2021-09-23 12:28:46 所属栏目:大数据 来源:互联网
导读:截至收盘,三大股指均实现上涨,沪指涨0.37%,报收3333点;沪深两市成交额再度突破1万亿元,已连续十五个交易日突破万亿元。 今天新版上证综指亮相,同时收盘后将发布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历史行情,7月23日正式发布实时行情,指数投资有望进入新时代。今天
截至收盘,三大股指均实现上涨,沪指涨0.37%,报收3333点;沪深两市成交额再度突破1万亿元,已连续十五个交易日突破万亿元。
今天新版上证综指亮相,同时收盘后将发布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历史行情,7月23日正式发布实时行情,指数投资有望进入新时代。今天我们的重点就是人工智能的指数化投资机遇。
从资金流入情况来看,华夏人工智能AI ETF(515070)自7月以来日均成交量超过1.15亿元,近10个交易日净流入超7.75亿元(数据来源:上交所,截至2020/7/21),市场规模及流动性目前在同类人工智能主题基金中均排名前列。
那么以5G、芯片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股长期投资逻辑如何?人工智能下半年行情将如何演绎?
新兴科技投资的三大投资逻辑
当前很多新兴科技板块投资的主线逻辑,我认为主要有三个要点:
一是科技自身的发展决定的。
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在农耕时代土地劳动力是比较重要的生产要素,进入工业时代之后,矿产资源和资本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信息为代表的资源成为新兴生产要素。生产要素的形态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在不断的变迁,数字经济是未来非常重要的一个趋势。
站在当前,数字经济是我国经济转型的一大重要驱动力,也是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信息科技的发展主要解决的是对于数据的搜集、分析和应用,这是目前从芯片、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主题的推动因素,也是长期的投资逻辑。
二是来自于当前经济环境下的确定性。
当前经济环境最大的变量来自于不确定的外部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寻找确定性就成为资产配置的重要因素。
回顾去年有两个板块是比较好的,一是消费,一是科技。这两个板块一个共同点是确定性,消费板块的确定性更多来自于当下,来自于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下中国确定的消费市场,为中国提供了一个战略纵深;科技的确定性更多来自于未来,来自于不确定的中美关系下,中国现在以及未来着力突围的一个方向,这是中国以空间换时间的背后内部经济转型的诉求。简单地说,空间换时间,空间就是中国的消费市场,时间就是用来寻求科技的突破。
在现在疫情的背景下,确定性的逻辑又增加了医药的板块。
三是来自于经济层面扩大内需的需要,主要方向是新基建。
在经济承压背景下,出于惯性,国家势必会继续扩大内需。今年4月份国家发改委对新基建做了定义,人工智能列入了新基建的七大领域之一。
如何把握科技投资的节奏?
所谓的投资节奏,可以理解成是我们对市场和资产进行深入分析判断之后,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和投资偏好等等因素形成的一个投资策略和投资行为。
那么应该如何控制科技投资节奏呢?
首先要针对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偏好情况做好自己的规划,便于设好我们自己的止盈点和止损点。
其次是要分析市场的节奏。当然没有人可以精准的预测市场,我们只能是追求较大概率的准确性。
关于市场节奏的把握,比较重要的是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和市场氛围下,研究某一个板块和资产能够吸引多少资金,也就是说要关注这个板块和资产本身的性价比。在我看来,目前主要影响因素可能有:
第一,经济方面。主要是看疫情以及复工的情况,此外未来疫苗的研发进展也会影响到市场的情绪。
第二,从资金端来看,目前国内外都比较宽松,总体上这种宽松的局面相信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还要关注资金面边际的变化以及政策的导向。
第三是中美关系方面,主要是围绕华为等高科技公司和双方的协议。其他像经济数据、汇率波动以及政策方面的利好等都会影响到市场的节奏。但我们也要分清楚,有的只是短期的影响或者冲击,有的是当前阶段性的主要矛盾。
人工智能是科技投资的重要方向
2020年是新基建元年,不同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的本质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作为新基建核心之一的人工智能是很多领域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的基础,随着AI技术与产业的大规模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新基建的核心支撑。
图表:新基建投资方向
      
资料来源:Gartner,IDC,Statista,中金公司研究部
作为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应用市场,中国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快速落地,有望为中国高端制造提供换道超车的机会,并推动数万亿数字经济产业转型升级。
2019年,人工智能连续第三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称,要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这是继“互联网+”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后,“智能+”第一次出现在总理报告中。
在我国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有望在2025年超过4000亿元,并将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5万亿,未来的发展空间大,“智能红利”将接力人口红利。
图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划
      
 
当前,中国发展人工智能具有非常不错的基础:
一是,中国手机网民超过8亿人,巨大的网民规模数量意味着中国企业拥有的数据数量将是更加复杂、多维度的,这为人工智能技术的算法升级以及应用场景的扩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矗其次,中国的人工智能论文发表数量、高被引用论文数量、人工智能专利都处于世界前列。
三是,在高校扩招后的20年的时间里,中国培养了大量的科研人才,中国的人口红利逐渐从廉价劳动力转向工程师红利。
最后,人工智能未来最大的价值在于赋能众多行业,而我国工业种类齐全、全产业链布局,在应用端有广阔的市场前景。2019年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4,000家,位列全球第二,在数据以及应用层拥有较大的优势(数据来源:《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安信证券)。
经过10 多年的技术积累,目前人工智能行业已经进入消化技术成果的阶段。2019 年是 AI 技术的落地年,未来2-3 年人工智能行业进入应用层发力期。
华夏人工智能AI ETF跟踪的指数为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该指数从为人工智能提供基础资源、技术以及应用支持的公司中选取代表性公司作为样本股,包括但不限于大数据、云计算、云存储、机器学习、机器视觉、人脸识别、语音语义识别、智能芯片等等,用以反映人工智能主题公司的整体表现。

(编辑:玉林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